行业动态
- 一、增速减弱凸显调控阵痛 上半年各省份陶瓷产量增幅差异拉大
-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上半年卫生陶瓷和建筑陶瓷砖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从今年上半年亏损额度增长达到47.7%这一数据可见,很多企业在大环境不佳、整体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压力,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日前,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缪斌在公布2012年1-6月全国陶瓷进出口数量及相关数据时表示。
数据显示,2012年1-6月全国陶瓷砖产量为42.83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8%。卫浴产量为6904万件,负增长为9.2%。两者工业总产值约1800亿元,同比增长3.31%。但是,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产品利润下降,今年上半年亏损企业增加了14.4%,亏损额增长47.7%。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同比增长21%,广东同比负增长13.4%,两者已互调了位置;山东同比负增长12%,四川同比负增长8.6%,两者排位维持去年不变。
在统计数据中,31个产区的产量增减情况体现相当明显,东南部产量普遍下滑,西部产量增长加速。其中,产量呈两位数增长的有7个,分别是陕西(59.3%)、广西(36.4%)、辽宁(33.0%)、新疆(27%)、福建(21.0%)、河南(19.2%)、湖北(18.1%);而产量呈两位数负增长的有6个,分别是江苏 (-67.5%)、山西(-43.4%)、上海 (-36.5%)、广东(-13.4%)、山东 (-12.0%)、安徽(-10.5%)。
据2012年1-6月全国陶瓷进出口数量及金额数据显示:1-6月份的陶瓷出口量超过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4%,出口额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而进口量为232.82万平方米,同比负增长11.3%,进口额为0.3531亿美元,同比负增长11.7%。
- 二、从越南陶瓷业说起 越南陶瓷市场与陶瓷产量分析
-
越南近几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之一,在全球陶瓷市场所起作用越来越大。在越南有超过150家瓷砖生产企业,15个卫生陶瓷制造商,超过500家企业生产粘土砖和屋顶瓦,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之一,也是日益重要的全球性陶瓷生产国。
陶瓷生产量从2009年的2.95亿平方米增加到了2010年的3.75亿平方米(+27.1%),其中涵盖了瓷质砖5500万平方米,并预测2011年的陶瓷生产量将会达到3.8亿平方米(+ 1.3%),尽管建筑行业呈现放缓状态,但越南依旧是最有活力的陶瓷市场之一。
越南国内景气的建筑市场,会在上半年快速增长,于下半年放缓,这将刺激瓷砖消费大幅度增长,从2009年2.4亿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3.3亿平方米(+37.5%),2011年预计可进一步提升到3.50~3.60亿平方米(+6%)。
目前,越南还需从中国大量进口瓷砖(2010年进口价值达9550万美元,约2000万平方米左右),中国出口越南瓷砖均价:9550/2000=4.77美元/m2。所以,近年越南瓷砖行业旨在扩大生产规模并使产品尺寸和产品类型多元化,以充分满足国内瓷砖需求。
卫生洁具市场也有着良好趋势,在2010年的产量与去年相比上升了15.8%(从950件增长到1100万件),销售量从2009年的850万件增加至2010年的1050万件(+23.5%)。
从陶瓷产区地理分布上看,越南陶瓷行业有70%产于其北方地区,该地区的陶瓷质量较高,产品尺寸较大,这些企业有20%的产量用于出口。在越南的南部由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组成(以台资企业为主),它们的瓷砖产量占越南瓷砖产量的30%,但主要用于出口至台湾和其他的周边国家。越南政府在通货膨胀达到警戒线后作出回应,推出一系列限制货币市场措施,并于今年年初修改了原先的增长目标,减少了公共投资额度。这些措施的出台也使得房地产市场从2011年3月开始出现下滑现象,局部因素是由于银行利率过高,使得陶瓷生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当前的困难,越南生产商持谨慎的态度,试图重新恢复市场活力。一个广泛的工艺技术现代化进程仍在进行,其目的在于使当地生产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 三、四川陶瓷行业力促厂商共赢
-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迁,在四川产区的大多数陶瓷企业纷纷收缩产能,降低库存和减轻资金压力,更有企业不得不暂时关闭生产线,蛰伏过冬;在终端市场,不少经销商对市场前景充满疑虑,静观市场变化,更有一些经销四川陶瓷品牌的经销商失去了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选择了更换代理品牌。
不少四川陶瓷企业和经销商都面临了销售难的问题,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以来,四川的陶瓷企业以及他们的经销商早就告别了一本万利的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都需要付出比以前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努力。
不过,即使是在时局艰难的情形下,四川仍然有部分企业和经销商逆势前行:企业不断地在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大喷墨、微晶石、全抛釉等产品的终端推广力度,持续加强终端专卖店建设。一方面对既有店面进行形象升级,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有条件的经销商在不断扩大店面经营面积和多店营销,不断加大对店面形象和广告宣传的投入,加强店员培训和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健全经营管理体制,转入公司化经营的轨道。
面对同样的市场困境,有的企业和经销商墨守成规,得过且过;有的企业和经销商锐意进取,逆势增长。这说明,危机之中既潜伏着危险,也潜藏着机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四川陶瓷企业实力的此消彼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川陶瓷品牌的格局必将随之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陶瓷企业已经进入了品牌和资本运营的阶段,这些企业几乎不再会为经销渠道而忧心;对于他们的大多数经销商而言,早已在分享品牌的红利。但是,对于四川陶瓷产区的很多企业而言,依然还处在“得渠道求生存”的阶段,即使是对经销商渠道进行小心翼翼的维护,依然面临着经销商资源流失的问题;对于代理四川陶瓷品牌的经销商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还处于品牌理念的培育阶段,或者刚刚跨入品牌化经营的门槛,品牌操作和公司化经营道路还处于探索阶段。
川渝市场的大部分优质经销商资源已经被行业中的一些大品牌占有,四川陶瓷企业拥有的核心经销商数量有限。这些经销商中的大多数对企业而言,难以保证区域市场销量的持续提升和品牌的打造;对经销商而言,绝大多数四川陶瓷企业很难给予经销商足够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在这种情形之下,四川陶瓷企业和他们的经销商之间缺乏维持彼此稳定关系的纽带,朝秦暮楚的合作关系难以带来厂商共赢。
- 四、家居卖场升级促发竞争激烈
-
诸如红星美凯龙这样的大型连锁家居卖场的出现,曾一度改变了泛家居行业的终端版图。许多原始粗放的建材超市因此得以升级,对于厂商来讲,高端专业化的卖场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的品牌运作意识,而随着卖场方操作日益专业化,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往往能反过来影响城市规划,甚至最终形成大规模建材集散地。一些卖场草创之初在区位方面的优劣往往也因此被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形成时间比较早的建材市场,也许最初只是定位供给二级分销商的货物批发。它们的存在形成了极大的货车流量,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容,逐渐成为老城中心或者重要的人流集散地,区位重要性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政府出于对车流、人流的控制,也势必使大规模的货物批发难以为继。这些市场或者随城市发展进行升级,或者干脆撤走、寻求地租更为低廉的区位再求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类似案例正在许多城市上演。
卖场升级,敦促入驻商户升级店面
一些位于老城区的建材市场多存在品类繁杂、经营粗放等特点。诸如武汉市的华中建材市场、西宁市的北山家居建材市场以及拉萨市的天海建材市场等,其本身成行成市的时间比较早,主要是做货物批发业务,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容,其所在地多变成老城中心或者闹市区,来往的运输车辆使周边路网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区位优势的变化也促使卖场租金乃至卖场定位发生变化,政府出于城建规划目的也会对其进行引导干涉。因此,诸多类似老城卖场开始被迫升级,一些货物批发业务被转移到城市边缘从而缓解市内交通压力,而原有商户则必须升级店面,修建展厅或者样板间。卖场开始由货物批发转而升级为产品展示的所在地。整个建材卖场的经营不再像以前那么粗放,其交易品类也不复原先繁杂无序的面貌。
卖场方的升级,势必牵涉到入驻商户的利益,从而影响一个品牌在当地的辐射力度。比如原来的卖场可能不仅有卫浴五金产品,还会有其它诸如涂料、油漆等建材,整改之后则可能会变成一个五金交易所或者卫浴成,而经营涂料、油漆的商户要么选择撤出,要么整修自身的业务链。在全国尤其中西部城市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类似事件绝非个案,而是作为一种普遍情况广泛地存在。大型连锁卖场更改战略布局,影响区域市场形态
一些大型连锁卖场的出现,比如红星美凯龙、吉盛伟邦、月星家居等等,使本土建材市场的发育更加成熟、更加专业化,这些卖场本身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几个月前红星美凯龙撤出广州琶洲店曾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其本身的过快扩张不仅值得反思,与之相关的行业是否存在类似问题也得到了暴露。卖场的选址,人流的聚集、日常运作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都促使卖场方与经销商利益更加一致。无独有偶,一些银川经销商向记者反映红星美凯龙在本地的一期工程反响平平,遂在长城装饰材料市场附近拿下一片地开发二期再战。而附近的长城作为一个老式批发市场则立刻相形见绌,由于长城装饰材料市场本身的市场老化、经营粗放等问题,一些商户便寻思在红星美凯龙再开新店。“即使租金要贵一倍还多,但是红星美凯龙更加专业,值得信赖。”一位经销商说道。
较之于红星2期,在银川经营时间更长的则是位于新华东街与丽景街交汇处的月星家居。这一华东家具连锁超市一直以来同样是以中高档定位、专业化操作而著称,而国内外的一些知名品牌亦均在这里设立旗舰店、展厅。可以想见,红星二期利用长城装饰材料聚集起的旧有人气、客流量,在不远的未来或能与月星家居成并峙而立的态势,而一些品牌的终端布点、乃至整个银川建材的市场形态亦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此外,不仅红星美凯龙这样的大型连锁卖场正在加紧扩张步伐,一些本地市场也更加自觉地升级为一站式商城。由于这些卖场是在原先老区的基础上升级而成,有着比较丰厚的客流基础,并在当地拥有更高的公信力与更多资源,自然会成为外来卖场的有力竞争对手。
-
本文来自中洁网,网站链接http://www.jieju.cn/